发布时间:2025-10-17 11:30:20    次浏览
很多人或许会疑问,既然中国半导体行业已经具有天时地利优质,又怎么会崛起艰难呢?难道是缺失“人和”,毕竟“天时地利人和”才是制胜的不二法宝!那真的只是这样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探讨一下! 一、中国半导体行业已具有天时地利优势 1.中国半导体行业刚刚起步,正处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期,得天独厚的“天时”的优势凸显! 全球半导体业己处于成熟阶段,如增长缓慢,兼并加剧,以及”大者恒大”。除了三星,台积电,英特尔,东芝,海力士等少数超级大厂仍继续投资之外,更多的IDM芯片制造厂是执行“轻晶园厂策略”,”Fablite”,它们的作法是纷纷售出芯片生产线,或者减少产能。反过来,看中国,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与它们不同步,正处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期。 2.地利则更加明显的,全球最大的市场在中国。 以IC设计产业为例,根据IC Insights的预测,2015年全球IC设计企业总销售额将出现同比下降,而且会历史上第二次出现销售额增长率低于整合元件制造商(IDM)增长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取得的成绩显得尤为出色,全行业2015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234.16亿元(注:此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统计数据,部分公司的营业额并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所以实际数据会与协会统计结果有差别),同比增长25.62%。 二、为什么崛起还是很艰辛? 理由一:西方国家的不理解和围堵!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话题——为什么最近中芯国际最近的连续动作引起业界骚动?一方面,原来不起眼的“小字辈”突然要说自己要独立,要做得多大多大! 中国半导体业是后进者,与全球先进地区比较差距是很大的,之前它们并不把中国放在眼里。而如今中芯国际的连续大动作,加上长江存储及武汉新芯等投资240亿美元要上马存储器生产线等,这一切可能在国内都未必达成共识,因此要让国外的业界能够理解它,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大量补贴,这非常不公平,甚至会扰乱市场! 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对于提供国有资金来扶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它们认为不公平,部分企业得到了大量的补贴。更加令人担心的是,他们甚至认为中国半导体业的崛起,会引起全球非市场化的价格战,导致产业的混乱。 以上各种的质疑,一方面是有极少数带有色眼镜看中国,另一方面,也是大部分原因是它们根本不了解中国半导体行业业的现状和地位。 当前中国半导体行业正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而在这一特殊的阶段它不可能用完全市场经济(西方人常用的思维——理想的市场经济,自从亚当斯密以后西方主流的经济学思想)来解读,因为中国特有的国情致使其正在走一条毫无经验的一条新路。 从这样一个事件或话题,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和崛起,西方国家的更多是的不理解甚至直接就是“围堵”!理由二:中国缺少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 半导体业的发展必须要全球化及市场化,现阶段的中国尚在模索之中。IP的缺乏,也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崛起艰难的重大原因。 以手机芯片为例,高通上周五宣布,该公司已在美国、德国和法国采取行动,处理魅族侵犯公司专利的问题【点击查看:太狠了!高通对魅族“三国”围杀!】,其实不仅是魅族,国内大多手机厂商都没有自主的手机芯片。从高通给出的数据看,现在已有超过100家中国公司与高通签署了专利授权协议,其中包括华为、联想、小米、酷派、OPPO、vivo等公司。这充分暴露了中国缺少IP的严重现实。 不过中国也逐渐加强芯片的研发,据2015年5月份中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显示,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0年达到40%,2025年达到70%。【点击查看:中国芯片自给率暴涨:2020年将达40% 2025年要达70%】,而2016版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年度报告,就更加凸显中国IP的进步和未来! 理由三:这也是最主要的问题——人才!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当今中国最紧缺的是人才。半导体行业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而人才问题需要通过加速培养、引进,以及让它们能留得下来等,而是一个不易在短时期内解决的问题,与产业大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 正因为如此,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也不可能复制别人己经成功的经验,注定要立足于自身的努力来创出一条新路。 综上: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一方面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另外一方面也面临西方国家和企业不理解和围堵、知识产权的缺失以及人才的问题这也就注定了这是一条布满荆棘之路,也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之路,这就要求中国半导体行业依靠自身的努力,加强研发,才能走向康庄大道。